經前憂鬱、疼痛、爆痘…你也有經前症候群的困擾嗎?

生理期來了,減重計畫就失敗了

小蘭(化名)從來不需要記自己的經期何時會來。

因為,每次經期來之前,她都會進入一個無法克制的暴食狀態。

其中,又以嗜甜的情況尤其嚴重。

平常不愛吃甜食的她,會突然對路上的各種蛋糕、豆花、紅豆餅…等等充滿興趣,而且份量都要到平常的兩倍才會滿足。

當她進入這樣不尋常的嗜甜、暴食狀態時,小蘭就知道,自己的經期就要來了。

用這個方法預測,異常神準,屢試不爽。

因此她從來都不需要記錄自己的經期。

這也不是什麼威脅生命的症狀,也沒什麼藥物可以吃; 

因此小蘭只能接受這樣的自己,也只能接受自己的減重計劃,總是會因為經期來臨而馬上破功。

小蘭的症狀,正是經前症候群。

 

千變萬化,可輕可重的經前症候群

經前症候群的表現千變萬化,從輕微到極度嚴重的都有。

嗜甜還算是有點「可愛」的症狀,但嚴重的話,可能會進入極度憂鬱,甚至想自殺的狀態。

英文形容得好:

“It’s not me, it’s my hormone!”

「這不是我,是我的荷爾蒙作祟!」

就準確形容了經前症候群給人帶來的無助、身不由己的感覺。

我看過平常每天都過得很開心,樂觀正向的女生,卻會在經期來時,陷入不可自拔的憂鬱,並且同時間出現嚴重爆痘(化膿)的情形,讓憂鬱的情形更加嚴重。

所謂「症候群」,意思就是有很多症狀。

傳統醫學觀察到這些症狀,並把它們綜合起來,取個名字叫做XX症候群。

名字是取了,但治療方式並沒有因此而特別不一樣。

在傳統醫學高度分科的體制下,

如果經前症候群的症狀是長痘痘,那就會到皮膚科報到; 
如果是憂鬱,就會到身心科報到;
如果是頭痛,就會到神經內科報到。

這些科,對各自的專長症狀,分別有不同的治療方式,但絕少有人能以全人角度來切入,跨越不同專科,把病人視為一個真實的人、完整的個體,同時處理不同系統的問題。

就算最後被好醫師發現是經前症候群,被轉介到婦產科處理「荷爾蒙」,那麼這時會怎麼治療呢?

婦產科醫師可能會開立口服避孕藥,讓妳的經期乾脆不要來了。

經期不來,當然就沒有經前症候群了。

這很有傳統西醫的風格:極為簡單、有效,暴力。

對很多人來說,是一勞永逸的做法。

但最有效的方法,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法。

關於避孕藥的風險,之後我們另外專文解說。

 

一個營養素,改變十幾年來的症狀

小蘭聽從我的建議,每天規律服用一種營養素。

短短一個月後,她很驚訝地跟我說,前幾天在家裡休息時,突然之間月經就來了,嚇了她一大跳!

因為,這次她完全沒有出現任何經前嗜甜、暴食的情形。

長久以來以這個症狀為判斷標準的她,早就沒在紀錄月經的日期。

幾十年來,第一次出現這種事,真讓她又驚又喜,沒想到這麼快就跟經前症候群說掰掰了。

從那時到現在已經兩年,小蘭的嗜甜、暴食症狀,再也沒有出現過。

她的減重計畫,再也不會敗在自己的生理期手上了。

這個再常見不過的營養素,就是我們不斷重複提到的,鎂離子。

 

文章轉載於 許崇恩醫師-元氣加油站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