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哪種鎂最好?選購產品前,只需看這篇!
補鎂很重要,但該怎麼選?
關於鎂離子對健康的重要性,我們已經陸續談了很多,
包括頭痛、腰痠背痛、失眠、焦慮..等,都可能跟缺鎂有關。
歡迎點此連結複習相關知識。
今天要來講一個實用的主題:
究竟要補哪一種鎂比較好?
鎂離子 (Magnesium) 其實只有一種,但鎂鹽 (Magnesium salt) 卻有很多種。
比如檸檬酸鎂、蘋果酸鎂、甘胺酸鎂..,都是不同的鎂鹽,但目的都是為了補鎂 (離子)。
市面上有各種鎂的補品,大家該怎麼選擇呢?
先說結論:
沒有哪種鎂比較好。各有各的優缺點。要多元且均衡地攝取。
這或許是一個聽起來有點”無趣”的結論,
但世界上有太多種鎂鹽了,很難有研究能把所有”選手”抓來做直接的比較。
因此,我們能給出的最合理建議,還是這個營養學不變的經典觀念。
本篇文章將介紹各種鎂鹽的特色,
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,選擇適合的產品,
但請別忘了 「要多元且均衡地攝取」 這個不變的經典原則喔。
氧化鎂 (Magnesium Oxide)
因此很多醫院開立氧化鎂,其實不是為了「補鎂」,而是為了「讓你拉」;
也就是藉由它的低吸收率特性,達到所謂的軟便/緩瀉效果。
所以「理論上」,氧化鎂是很「不理想」的一種補鎂方式。
然而,有趣的是,氧化鎂又是很多醫學研究最常使用的一種鎂鹽型態;
且這些研究中,很多也都得到正面的成果,
並沒有因為氧化鎂吸收率不佳,而使得補鎂變得無效。
比如偏頭痛、高血壓、經前症候群、不寧腿症候群..等,
都曾有研究顯示,補充氧化鎂能緩解這些疾病的症狀。
所以,從機制面來說,氧化鎂或許吸收率沒那麼好;
但從研究的結果面來說,其實氧化鎂還是一個合理的選項。
補充它也是確實會有效果的!
甘胺酸鎂 (Magnesium Glycinate)
「胺基酸螯合鎂」近年來受到很多的重視與讚賞,
因為這種技術,可以綜合鎂離子與另一種胺基酸的功效,
等於一石二鳥、一魚兩吃,非常划算。
其中,甘胺酸鎂更是受到普遍的好評。
甘胺酸有幫助大腦放鬆的效果,有些研究顯示它可以助眠。
甘胺酸也是合成膠原蛋白的主要成份,這可能對關節、皮膚保養有幫助。
另外,甘胺酸也可以幫助合成穀胱甘肽 (Glutathione)。
穀胱甘肽是人體內一個重要的解毒、抗氧化物質,對健康有諸多好處。
我們之前介紹過,穀胱甘肽點滴療法,具有降低化療副作用的潛力,也可以幫助帕金森氏症病人提升運動功能、改善間歇性跛行..等。
總之,補充甘胺酸鎂,可以得到鎂離子+甘胺酸的好處,因此對許多人來說,是個誘人的選項。
葡萄糖酸鎂 (Magnesium Gluconate)
很少有研究,能夠把所有鎂離子結合起來,做直接的比較;
但其實,有一篇研究,還是做到了這件不簡單的事!
2005年一篇法國的研究,結合了10種鎂鹽,分析誰的「生物利用率」(Bioavailability)最高。
這10種鎂鹽包括:
- 氧化鎂 (Magnesium oxide)
- 氯化鎂 (Magnesium chloride)
- 硫酸鎂 (Magnesium sulphate)
- 碳酸鎂 (Magnesium carbonate)
- 醋酸鎂 (Magnesium acetate)
- 吡酮酸鎂 (Magnesium pidolate)
- 檸檬酸鎂 (Magnesium citrate)
- 葡萄糖酸鎂 (Magnesium gluconate)
- 乳酸鎂 (Magnesium lactate)
- 天門冬胺酸鎂 (Magnesium aspartate)
結果發現:
葡萄糖酸鎂 (Magnesium gluconate),擁有最高的生物利用率!
不同於單純的「吸收率」,「生物利用率」看的是「營養素被細胞使用的比率」;
這個差別非常重要。
因為,營養素即使有高吸收率,但「排出率」可能也高 (經由尿液或糞便);
另外,就算營養素從腸道吸收到「血液中」的比率高,也不代表能夠有效進到「細胞內」!
吸收是一回事;
細胞能順利使用,才是重點。
因此,這個貌不驚人的鎂鹽型態——葡萄糖酸鎂——實質上是價值連城的!
蘋果酸鎂 (Magnesium Malate)
蘋果酸鎂 是一種「螯合鎂」,也就是把鎂離子跟蘋果酸結合在一起,因此能夠得到兩種物質的好處。
粒線體 (Mitochondria) 是「細胞能量工廠」;
而蘋果酸 (Malic acid) 是這個「能量生產線」上的重要一環。
講白話點就是:它能夠幫助細胞 有效率產生能量!
因此有研究試圖使用 鎂離子+蘋果酸,來治療肌纖維疼痛症 (Fibromyalgia) 的病人。
有的研究的確顯示出正面的成效;
但也有研究發現,這個配方並不比安慰劑來得有效。
目前看來,使用別的鎂離子型態(如檸檬酸鎂、氯化鎂..等),也都能有效治療 肌纖維疼痛症;
所以不是說一定要用 蘋果酸鎂 才行;
療效的關鍵,可能還是來自於 正確使用鎂離子。
羥丁氨酸鎂/蘇糖酸鎂 (Magnesium L-Threonate)
Magnesium L-Threonate,近年來受到很多關注,
因為一群來自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(MIT),以及北京清華大學的學者,
於2010年開始,陸續發表了一系列的研究,
顯示補充Magnesium L-Threonate這個成份,能夠增加海馬迴的「神經突觸可塑性」,並藉此提升學習力與記憶力。
這一系列的實驗,很漂亮地證明,這種鎂鹽確實能夠通過「血腦屏障」(Blood-Brain-Barrier),對大腦的健康發揮正面價值。
其中一位重要研究者 Guosong Liu,是MIT的教授,他與夥伴共同創立了Magceutics公司,並將這個鎂鹽申請了專利 (Magtein®),也順利商品化。
大家可以點擊這個連結,到他們網站去做進一步的瞭解。
不過,有鑒於其他型態的鎂鹽,也都曾被證實能夠提升大腦健康(改善焦慮、憂鬱、頭痛..等);
所以也不能倉促下定論,說Magnesium L-Threonate 就是對大腦健康的最佳選擇;
或許其它鎂也能達到同樣的好處。
檸檬酸鎂 (Magnesium Citrate)
檸檬酸鎂是很常被使用的一種鎂鹽。
可能是因為它的溶解度高,且相較於氧化鎂,吸收率更好 (25-30%)。
另外它也不貴,所以是挺合理的選擇。
所以檸檬酸鎂,一直都是經典的選擇。
氯化鎂 (Magnesium Chloride)
氯化鎂其實是挺好的一個原料;
不只可以口服,也是最常被使用於鎂乳/鎂油的型態,可以經皮吸收。
另外,在1940年代,有一位法國醫師 Dr. Auguste Neveu, 發表了一系列令人振奮且驚喜的研究;
他使用氯化鎂治療 小兒麻痺病人,得到了非常好的治療成果;
及時治療的話,許多人甚至救回了本已癱瘓的腿。
有興趣的人,可以參考營養醫學界備受尊敬的前輩:Thomas Levy的著作:Magnesium Reversing Disease;
書中詳細描述了這些將近100年前的研究資料/個案報告。
其實Dr. Auguste Neveu之所以知道要使用氯化鎂,應該是從他的老師:Pierre Delbet教授那裡得到靈感的。
Pierre Delbet教授,同時也是一位外科醫師;
他在1900年代時,發現氯化鈉(鹽巴)、氯化鎂,對控制感染、治療傷口很有幫助!
因此我們可以推斷,這個強大的抗菌能力,應該跟「氯」(-chloride)這個成份,脫不了關係。
硫酸鎂 (Magnesium Sulfate)
硫酸鎂比較少被用在口服保健品中,
但卻是點滴針劑,以及泡澡用的浴鹽 (Epsom Salt)最常用的一種型態。
研究顯示,硫酸鎂對腦傷、子癲前症、心臟病..等,都有幫助。
結語
如上所述,每種鎂鹽,都有自己獨到的特色。
就算是吸收率最差的氧化鎂,其實在醫學研究中也被證實,補了確實也有效。
因此,各位在選購產品的時候,不妨仔細想想自己的需求是什麼,再決定適合自己的產品。
再次強調,雖然已有大量關於鎂的研究供我們參考,
但實在沒有辦法直接比較出,哪一種鎂才是王者。
真實情況是,每一種鎂鹽,都有它可貴的地方。
長期來說,我們還是建議要「要多元且均衡地攝取」各種型態的鎂,才能得到各種好處/優點喔!